?
中国·定西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>  党史知识  
八十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(一)
打印
日期: 2018-05-02
bet55365体育在线投注

回顾历史,中国自1978年以来30余年的改革是由农村起步的,而农村改革的起点正是包产到户。“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的全是自己的”,中国农民长期受“大锅饭”“平均主义”压抑的生产积极性,在这几句朴素话语的鼓舞下,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爆发,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解决了困扰中国上千年的吃饭问题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农村土地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:一是土地改革,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。农民既获得了土地所有权,也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。这次改革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二是1951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,变土地的农民个人私有为集体所有,实行统一经营,按劳分配,旨在完成土地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,但这项改革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,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,生产力也遭到破坏。三是1958年开始的“大跃进”和“人民公社化”运动,将土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变为人民公社所有制,并由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》将这种土地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下来,农民完全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、使用权和经营权。四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其显著特点是“集体所有,分户经营”,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开来。并在1982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和1986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的规定中,使这一制度更加明确。

1978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。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。并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: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,按照劳动的数量和产量计算报酬,克服平均主义;社员自留地、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,任何人不得干涉。之后于1979111,中共中央发出《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》(草案)和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》(试行草案),规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25项政策措施(包括建立生产责任制)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。

197917,甘肃省委、省革委会制定公布了《当前关于农村经济工作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》。强调要普遍推行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,主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上“一窝蜂”、分配上吃“大锅饭”的问题。

19794月,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,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》,指出,对农业和领导,一定要从实际出发,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,按照群众利益办事,坚持民主办社的原则,尊重和保护社员群众的民主权利,决不能滥用行政命令,决不能搞瞎指挥和不顾复杂情况的“一刀切”。

19791月,撤销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,恢复定西地区行政公署,并与地委分设。自此,中共定西地委、定西地区行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,领导全区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时期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,定西80年代农村改革拉开了序幕。

一、执行农村政策,放宽“小自由”,划小核算单位,划分作业组,实行以联产计酬为主的多种责任制。

197926,地委召开工作会议,传达贯彻中央会议精神和省委规定精神,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。会议要求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全区各行各业,并结合实际,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。集中精神,把农业搞上去。地委工作会议之后,各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议,落实省委、省革委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《十条》决定,保护人民公社生产大队、生产队的所有权、自主权,切实减轻农民负担,克服平均主义、大锅饭,允许农业发展自留地、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,使饱受“文革”之苦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休养生息。

之后于3月,地委又召开各县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,着重讨论研究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意见。会上,地委书记黎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:地委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规定,地留地可划到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,饲料地可按相当于生产队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、二、三,划给小片荒地和闲散地。划分作业组,建立责任制,按照省委规定,要在“生产队统一生产计划,统一劳动管理,统一分配的前提下”,普遍推行联系产量的责任制。在地委统一安排部署下,定西地区开始了以放宽小自由,划小核算单位,实行分组作业,实行各种责任制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。

在地委的领导下,全区各县相继都在三、四月间召开四级干部会议,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及地委会议精神的基础上,开始了具体工作的开展。定西县首先在鲁家沟公社、石泉公社的57个生产队实行分组作业,定额管理;农、工、副专业组;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;分组大包干;责任到人,田头估产、评定奖惩等五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。至11月底,全县实行“三包一奖”生产责任制的有172个生产队,535个作业组,实行“大包干”生产责任制的有1262个生产队,3732个作业组,搞农、工、副专业组的有69个生产队,226个作业组。通渭县调整部分公社、大队、生产队规模,扩大了社员自留地,给每个农业人口增划自留地0.12亩,计5.9万亩,有条件还给社员划了栽树种草的荒山荒坡,建立了联产计酬的各种责任制。陇西县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,全县划分的自留地、饲料地、植树造林耕地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0%,其中相当一部分生产队的“小自由”面积普遍超过了政策允许的范围;全县增划51个生产大队,生产队普遍实行分组作业,实行“三定一奖惩”或“五定一奖惩”责任制,并在后来又在有的公社发展成为全奖全罚;试行推行“大包干”和责任田。临洮县首先在上梁公社杜家沟等四个大队的18个生产队中划分了44个长年固定作业组,建立起了“包工到组,联系产量计算报酬”的“四定”责任制,实行了以人定地、以地定产、以产定工,按劳分配、多劳多得、少劳少得的原则;对没有划分固定作业组的8个生产队也普遍加强了定额管理,实行了小段包工,严格评工记分制度,口粮分配一律采取了“按劳分配加照顾”的办法。渭源县在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普遍实行定额管理,普遍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办法,加强生产责任制,积极推行“三定一奖”管理制度等。漳县在划分作业组、联产计酬中,规定划不划组由群众决定,10户左右的队不划组,产量要承包,土地、劳力、畜力、农具要固定。5月底,全县995个生产队中已有729个划了作业组,占生产队总数的74%,划作业组2128个。岷县在全县1773个生产队中,有1754个实行了分组作业生产责任制,实施“五定一奖”(定亩数、定人员、定亩产量、定工分、定管理,超产奖励、减产处罚)。

198019,地行、行署召开全区水川区二阴地区农业会议。会议围绕“在农为主,农林牧并举全面发展”的方针,集中讨论了落实政策,充分调动生产队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,促进生产力的发展,普遍推行联产责任制,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;落实放宽“小自由”的政策。会议提出,实行责任田,只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,坚持按劳分配的两条原则,有利于调动生产队和社员的积极性,各种形式的责任制都可以大胆地试验。

截止19804月,全区推行各种责任制的类型主要有四种:1、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,包工到作业组,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,实行超产奖励。2、分组作业大包干。即在生产落后,收入水平很,长期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日子的后进队和穷队,把土地、劳力、耕畜、农具合理搭配固定到组,作业组包产量、包征购、包集体提留、包费用开支,其余产口均由各作业组自行分配到社员家户。3、有些生产队规模不大,班子比较强,管理水平也比较高,生产一直搞的比较好,不愿划分常年固定作业组,只要求临时性、季节性的作业组,实行小段包工,直接派工派活,或其他行之有效的责任制。4、实行责任田。即在坚持生产队生产资料所有权、统一计划种植权、统一核算分配权不变的情况下,对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一部分或大部分,在生产队统一播种后,把土地按劳力划分成小段,整个田间管理包工到劳,按定产记工,实行超产奖励。

截止19804月,全区(原区划)放宽“小自由”,给社员划自留地、饲料地150万亩,占总耕地面积的14%,同时,有条件的地方还给社员划了荒山、荒坡造林等地12万多亩;较大地调整了生产队的规模,生产队总数由1978年底的12791个增加到17493个,增加了4700多个;根据群众意愿,建立了以大包干作业组为主要形式的多种生产责任制,实行联产计酬作业组的生产队共8023个,占生产队总数的45.7%,没有搞联产计酬责任制的队,有的搞小段承包、分组作业、定额计酬,普遍加强了经营管理。另外,全区还有2961个队,搞了责任田221000多亩。

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,已经在当年的春耕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,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。

 

打印
?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安定路1号
版权所有:中共定西市委组织部
邮编:743000    邮箱:dxswdjw@163.com    备案许可证号:陇ICP备0800082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