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挥作用有平台 引进人才有渠道
——定西市人才工作综述
近年来,定西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树立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,形成了管长远、有长效的人才工作机制,以及本土人才作用发挥有平台、紧缺人才引进有渠道的人才工作新格局,使各级各类人才成为决胜脱贫攻坚“一号工程”及“薯都、药都、草都”建设中最重要、最活跃、最积极的因素,也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,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、智力支撑和脱贫动力。
立足长远强机制
因为本土人才留不住、外地人才不愿来,定西的人才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。
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定西市立足实际,科学分析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,制定出台了“五层联动”的工作责任机制,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组织部门牵头、部门各负其责、社会力量参与的“五层联动”格局,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,让人才工作“有人干”;制定出台了“五措并举”的经费投入机制,采取“财政列支为主、党费适当补贴、部门积极自筹、相关项目整合、鼓励社会捐助”的“五措并举”方式,建立人才培养开发资金投入长效机制,使人才工作“有钱干”;制定出台了“四方联合”的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各类资源,形成“政府建厨、基地主勺、人才点菜、部门买单”的“四方联合”人才培训资源整合机制,加大本土人才的“生产”力度;制定出台了“条块结合”的工作考核机制,市里将人才工作列为各县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,县区将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,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、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。
目前,定西市和各县区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共配备专兼职人才工作人员189名、联络员200多人,有各类人才17.8万名。市级人才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5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0万元,2010年以来共整合省级人才项目资金920万元、部门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。全市共建成培训实训基地94个,建立师资库74个并配备专兼职教师2220多人,举办培训班5100多期,培训人才56万人次,整合部门项目资金5300多万元。
提升服务育人才
为了进一步挖掘人才,近年来定西市以“才尽其用,服务发展”为主题,广泛开展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工程,推动各类人才在不同领域发挥特长。
在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,全市共评选出8批1100多名市管拔尖人才,又从中择优评选31名首批领军人才,组建特色产业开发等专家服务小组7个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意见建议100多条。在2008年就开始的以“百名专家、百天时间,联基地、联协会、联项目、联农户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双百四联”人才服务工程中,全市243名专家联系服务110个产业示范基地,推广新技术53项、新品种98个;联系产业协会37个,结成“1+1、1+2”帮扶对子;对接专业合作社7个、农民专业协会68个;联系种养大户、贫困户1980户,举办培训300场次。在工业强市人才促进工程中,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工、冶炼、建材等培训工业生产经营人员50万人次,完成技改项目103项,开发新产品605项。在教育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中,2010年以来共引进紧缺专业高学历教师101名,累计培训教育人才11333人。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,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100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,培养1000多名中医药适用人才,每年对2000名村医进行一次专业知识培训,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00名,培养全科医生300名,从基层医院和卫生院选派500多名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。同时,探索实行人事代理制度,2016年招聘医学、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192名。
同时,定西市还出台了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(试行)》,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7名,弥补了高层次人才的不足。
提供平台用人才
实践是人才的炼金石。近年来,定西将脱贫攻坚“一号工程”作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检验人才的考场,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。
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,定西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启动了扩量提质、典型培育、创新创业、产业升级、双联助推、人才培养等“六项计划”,选派了1054名特派员,深入到基层一线“干给群众看,领着群众干”。为了发挥好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,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、创业扶持、带头人培养等“十项计划”。为了推动中医药特色产业发展,出台了《关于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》,组织实施中医药产业人才开发“十百千万”计划,引进10名国内中药材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,培养100名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的领军人才,培养1000名中医药产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,培养10000名道地药材生产农村实用人才。
近两年,定西市科技特派员参与实施科技项目78项,涉及资金1068万元,培育创新团队49个,开展科技培训900多场次,培养农民技术员1600多名、科技示范户4700多户、科技“明白人”2.8万名,协助企事业单位和经济合作组织申报国家专利64项,培养技术人才1200多人。同时,全市创建农民培训基地8个,依托农业企业、合作社创建农民田间学校10所,建立由266名农技专家组成的师资库,2016年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农民43.04万人次、农村实用人才7.3万人次。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参与、领办和创办农业企业94个、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多个、家庭农场269个。
来源:甘肃日报